兩個項目的成功入圍,將有力地推動項目所在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并對貴州省進一步推廣使用PPP模式,拓寬新型城鎮(zhèn)化建設融資渠道,盤活社會存量資本,提升經(jīng)濟增長動力,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發(fā)揮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。
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海綿城市、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,2015年1月分別成立了貴州省海綿城市、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協(xié)調領導小組,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,檢查監(jiān)督試點建設工作的部署執(zhí)行情況,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,提出建議,組織績效考評、信息統(tǒng)計編報等工作。建立信息互通、上下聯(lián)動、監(jiān)督管理工作機制。為更好地推進全省海綿城市、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,省級相關部門正在編制《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》、《貴州省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技術導則》(以下簡稱《導則》),目前該《導則》正在征求相關部門意見。
截至7月31日,中央已下達專項資金7億元,分別用于貴安新區(qū)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建設、六盤水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建設。下一步,省級將比照中央做法,從2015年起,連續(xù)三年給予貴安新區(qū)、六盤水市試點建設一定資金支持。并鼓勵貴安新區(qū)、六盤水市在試點建設中積極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(PPP),其中,貴安新區(qū)將馬場、湖潮污水處理工程整體打包向財政部申報第二批PPP示范項目,目前已完成PPP實施方案編制、資產(chǎn)評估、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等工作。
據(jù)了解,海綿城市建設通過河、湖、池塘等水系和綠地、花園、可滲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設施組成的“海綿體”,使雨水下滲、滯蓄、凈化、回用,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(wǎng)、泵站外排,從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(tǒng)的標準,緩解城市內澇壓力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指在城市地下建設集中敷設電力、通信、給水、排水、熱力、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,可以逐步消除“馬路拉鏈”、“空中蜘蛛網(wǎng)”等問題,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。